
“盖州街、长兴街、长江路,近期我发现很多路段都在施工,感觉去哪儿都堵车。往年这个季节也没有这么大面积修路的现象啊,今年这是怎么啦?”市民于熙晨致电新商报询问。昨日,记者从市城建局了解到,今年计划大修支路50条,目前已经完工15条,有5条正在施工中。8月份以来,多项活动在我市举行,市政工程全面停工。10月份后,为了确保各项工程在进入天气转冷前按期保质保量完工,这些道路大修工程正在与天气赛跑抢抓进度。
邻居民区路改白天施工
“今天气温太低了,不利于路面摊铺,等气温稍微回暖,我们会抓紧时间进行摊铺。”在民权北六街的施工现场,市政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这条路街位于居民区内,而且车流量并不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居民晚间休息,维修工程安排在白天进行,这也是城建部门将道路维修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的重要举措之一。“像已经完工的千山路,因距离居民楼很近,夜间施工势必会影响市民的休息,市政部门马上修改方案,由夜间施工改为白天抢修。”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市城建局市政管理处了解到,第一、二期中标大修道路共计15条,现在已完工9条,正在施工的有3条,分别为盖州街、东海路和长兴街;第三、四期中标大修道路共计25条,现已完成6条,正在施工的有两条,分别为民权北六街和东山街周边道路。
道路厚度增加10多厘米
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底前,市政处组织施工单位昼夜施工,监理、管理人员全程跟踪监管,圆满完成了中山路、人民路、东快路和疏港东桥、西北路、姚家路等多条主要道路的维修改造施工任务。进入8月初,由于各项会议和活动陆续召开,市政工程全面停工。10月份后,为了确保各项工程在进入天气转冷前按期保质保量完工,大修工程全面展开。
据了解,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市政部门实行全程旁站式管理,现场组织协调,疏导交通,跟踪监督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和关键节点,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与此同时,将原来的仅对面层的维修转变为对道路基础进行全部翻建的彻底维修;针对车辆载重量的不断增加和车流量的急剧攀升,将主次干路和支路的道路结构层厚度从原来的53厘米和40厘米增加到了70厘米和53厘米,大大提高了道路的承载力;加大对道路维修质量影响较大的水泥稳定碎石的监管,做到从出厂合格证的检查到现场的质量抽检到养生时间,都有具体要求,专人跟踪监督;市政部门还会同施工单位和交警部门,合理分配施工力量,整体把握对全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分区域分散进行施工,避免对交通影响过大。此外,施工单位及时清扫路面,水稳养生期间及时洒水,并通过各种媒体公告道路施工安排情况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