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最近几年,食品安全成为市民的头等大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水产品安全,我市积极建立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截至目前,我市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64个,生产规模达到445.2万亩,新建水产品无公害产地29个。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
我市认定264个
记者从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市政府每年为民办的实事中,积极推进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我市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64个。
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64个,生产规模达到445.2万亩,新建水产品无公害产地29个。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针对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的管理实施现场检查,对新申报的无公害水产品企业养殖生产周边环境、渔药使用和管理情况及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生产等环节和制度建立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实行水质监测、用药管理、饲料使用、种苗管理、生产管理等“五项管理制度”,养殖生产、用药、销售等“三项记录”,通过检查,各项指标必须达到一定标准。
“一中心六站”监测体系建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立,以大连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核心,以旅顺、金州、长海、庄河、普兰店、瓦房店6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疫站为基础,覆盖全市主要生产区的“一中心六站”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基本建立,承担着全市产地水产品的日常监测,从源头上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水产品安全。我市将逐年扩大检测覆盖面,增加重点生产环节、重点养殖品种的监测批次,加强产品风险监控。据介绍,今年,为了加强产品风险监控,我市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生产环节、重点养殖品种的生产监控,主要检测的品种有:海参、对虾、鲆鲽类、贝类、藻类等,计划今年全年共抽检水产品2600样次,其中无公害产品300多样次。
还将新增无公害产地20个
据介绍,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强化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水产育苗、工厂养殖为重点环节,以海参、大菱鲆为重点品种,以硝基呋喃类、氯霉素为重点查处对象,加大对无公害认定企业的监管,依法强化监管。今年,我市继续做好贝类生产区划型工作,全市计划组织8批次产品集中监测,加强贝类生产区划型管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提高贝类产品质量安全。
2013年,我市还将新增无公害产地20个,无公害产品20个。为了加强从业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将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行业培训,逐步提高全行业质量安全意识,引导企业自觉依法生产,加强行业自律。 (记者孙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