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德满老人今年80岁,虽然退休在家,却比有些上班族还忙碌。6月7日,王大爷来到报社,从黑色背包里拿出一套简易设备,向记者讲解起他的防窃电发明来。
一个小铁盒就能解决窃电难题
右上方是一个普通电表,下端接了插座,上端接了一个电灯泡,模拟出家庭用电的线路。而木板的左上方是一个金属铁盒,用导线与电表相连。铁盒看似普通,可防窃电的秘密却都在这里面。
“一般偷电者会在电表外的线路上动手脚,你看,电表停止运转,但电仍能继续使用。”王大爷先向记者演示了偷电的过程。随后,他推动开关,将自行发明的机械装置启动,在这个机械装置自动控制下,就算控制偷电的开关被打开,电表仍继续工作。
他希望自己的发明发挥效用
王大爷老家原在金州农村,退休前曾是大连机床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经常在实验室里研究工艺设计,改造设备。“我念书少,小学毕业就不念了,但所有的技术都是在工作以后慢慢学起来的。”王大爷说,他当年原本已经顺利考上初中,但因为家里经济困难,父亲坚决不让他念,尽管校长曾去他家探访数次,仍没有劝动他父亲。“我当时就想,不能再在这里种地了,坚决要到工厂,父亲虽不同意,却仍含着泪送我到车站。”进了工厂以后,他从普通工人一点点努力做起。白天工作,晚上业余时间研究设备,当时就设计了改良莫氏量规的方法,还申请了专利。记者看到王大爷手中的一份“公制和莫氏锥度基准量规及其制造方法”专利证书,在他改造后,机器磨损程度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像这样的专利,他手上就有十多份。
有了在工厂的发明“底子”,王大爷研究这个防窃电装置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了。王大爷告诉记者,这个机械装置的构造很简单,造价200元左右,很适合批量生产,但因为他尚且没有给这个装置申请专利,因此不方便透露装置的具体构造和原理。“偷电行为时有发生,见诸报道,我的发明就是抑制这种不良行为风气。”他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够为国家节能省电发挥效用。
文图实习生孙雯 本报记者唐东丽